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财富过于依赖房产 中产亦是被中产

房天下整理发布  2015-11-19 09:17

[摘要] 10月13日,瑞信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引起了国内媒体舆论的高度关注。关于瑞信财富报告的热议焦点有二,一是瑞信数据的可靠性。二是中产阶级数量?马云就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已达3亿。除此之外,引发人们更多关注的则是中产阶级财富被指过分依赖房产,这种以房产划分的中产阶层是中产还是被中产呢?

10月13日,瑞信发布的“2015全球财富报告(GlobalWealth Report 2015)”(下文简称“瑞信财富报告”)指出,中国家庭财富总值达22.8万亿美元,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富裕国家,仅次于美国;同时,中国拥有全球庞大的中产阶级人口,达1.09亿名,超越美国的9200万名中产阶级人数。该报告发布后迅速引起了国内媒体舆论的高度关注。

关于瑞信财富报告的热议焦点有二,一是瑞信数据的可靠性。二是中产阶级数量,即中国的中产阶级数量究竟是多少?马云就认为,中国中产阶级人口数量已达3亿。除此之外,引发人们更多关注的则是中产阶级财富被指过分依赖房产,这种以房产划分的中产阶层是中产还是被中产呢?

瑞信数据的可靠吗?

数据的可靠性决定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根据瑞信的“2015全球财富数据手册(Global Wealth Databook 2015)”(下文简称“数据手册”)中国财富的数据源自于中国社科院开展的“China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 Survey”,该数据涵盖了2000年中国家庭财富的基本状况,并且,除2000年的数据源于调查,此后14年的数据均是通过模型推测出来的,推测模型也未公布。因此,中国的财富数据还只能称作“推测数据”。不可忽视的是,中国从2000年到2015年的十五年间,无论是宏观经济形势还是家庭资产结构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基于2000年数据推测而来的结果难以让人信服。

事实上,中国并不缺乏家庭微观调查数据。从2011年开始,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通过科学的抽样和现代化的调查手段,已经先后开展了三轮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简称CHFS),以及多轮季度电话回访,成功建立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家庭金融数据库。2015年8月底,中心完成了第三轮家庭调查,共收集样本40000余户,为分析中国家庭财富提供了丰富而可靠的信息。

那么,中国究竟有多少中产阶级呢?

被低估的中国中产阶级数量

瑞信财富报告以每人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净财富来界定中产阶级成年人。这样的中产阶级标准并不算高。因此,与以往网友惊呼“被平均”、“拖后腿”不同的是,这次网友们纷纷表明,“如果财富只要达到5万美元就是中产阶级了,那我也算是中产阶级了”。 其实,中产阶级的标准并不。例如,福布斯杂志也公布过一个中产阶级标准:生活在城里;25岁到45岁之间;有大学学位;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年收入在1万美元和6万美元之间。

这里,我们以瑞信财富报告的中产阶级标准来测算中国中产阶级的人数。按照5万至50万美元的净财富,根据CHFS新的2015年调查数据显示,当前中国中产阶级成年人口占成年人口比例为20.1%,远高于瑞信所估计的10.7%;中产阶级成年人平均财富约为13.9万美元,也远高于瑞信所估计的6.8万美元。根据CHFS数据推算,中国中产阶级成年人口数量应该是2.04亿人,而非1.09亿人,同时中产阶级所掌握的总财富也应该为28.3万亿美元,而并非7万亿美元,远远超过美国和日本的16.8万亿美元和9.7万亿美元。因此,无论是以中产阶级人口规模,还是中产阶级总财富来看,中国都跃居世界榜首,而瑞信远远低估了这两个数据。

虽然中国中产阶级在总体规模上有明显优势,但有两个特征值得注意。,中国中产阶级的人均财富为13.9万美元,远低于美国的18.4万美元和日本的15.7万美元。中国中产阶级的数量虽然已经远远高于瑞信财富报告的估计数目,但占比仅为20.1%,远低于美国的37.7%和日本的59.5%。第二,中国不同阶层的所占与美国和日本也迥然不同。如图所示,中国成年人口中,超过中产阶级标准的人口占比仅为1.0%,极少部分人迈过高财富的门槛。该比例在美国为12.3%,日本为9.1%。在财富金字塔的低端,中国尚有78.9%的成年人口的财富没有达到中产阶级的低标准。根据瑞信的估计,该比例在美国和日本分别为50.0%和31.4%。如果说一个理想的财富分配结构为“橄榄型”,那么日本相对更接近于这种模式,而中国则属于财富分配不均的“金字塔型”。

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已超过两亿 财富太过依赖房产

中、美、日三国各财富阶层人数占比

中国中产阶级财富太过依赖房产

中国不同富裕阶层的财富规模和资产结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首先,低财富成年人的平均财富仅为1.1万美元,距离中产阶级的5万美元标准还很远。其次,中产阶级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5%,而金融资产占比过低,仅有10.8%。与中国人更偏好房产不同,美国和日本家庭更愿意参与金融市场。根据2013年美国消费者金融调查(SCF)数据,美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为40.8%,而房产占比仅为34.1%。

家庭财富是社会财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财富的分布状况可以直接反应中国当前社会财富的公平状况,同时通过家庭财富的配置状况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消费、投资和储蓄的潜力。作为社会生产和消费的主力,中产阶级的规模和占比以及其财富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未来经济的潜力。虽然瑞信财富报告远远低估了中国中产阶级的人口数量和财富规模,但不可否认的是瑞信财富报告引起了我们对于中国中产阶级当前状况的关注。从总量上,中国俨然是一个中产阶级大国,但无论是富裕程度还是人口占比都远不及发达国家。家庭财富分配结构也更呈“金字塔型”。中国,在走向真正的中产阶级国家的道路上,还任重而道远。

而有专家分析指出,中国的中产阶层人口或超2亿,但中产阶层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5%,而金融资产占比过低,仅有10.8%。

瑞信财富报告以每人拥有5万至50万美元的净财富,来界定中产阶层成年人。这个标准并不算高。如果,一个成年人在一般规格的城市拥有一套住房,这个标准就可以轻易达到。所以,这个标准在发布后并没有引起舆论的质疑,也没有引发公众“拖后腿”的感叹——他们觉得按照这个标准,自己的确是属于中产阶层了。这种幸福感似乎来得有点太突然,突然到连跻身其中的当事人,都有些觉得不真实。

当然,这种不真实不仅仅是一种虚幻的感觉,这种不真实还是一种基于现实的切身感受。标准之外的另外一组数据,能够揭示这种不真实感的缘由——中产阶层的财富在房产上的配置比例过重,高达79.5%。也就是说,报道中用来划分阶层的财富其实是房产,房子甚至是人们全部的财产;如果不计房产的价值,也许很多中产阶层还处于负债的状态,所谓的房奴就是如此。换句话说,虽然从房产的角度看,人们已经很有钱;但是,如果房子是用来自住的,则支撑中产阶层门面的财富,其实并不存在。难道,人们会把自住的房子拿来卖钱吗?如果真的卖掉,是可以过一回名副其实的中产阶层的瘾,但再想买回来恐怕又会力不从心。

所以,尽管能够跻身中产阶层会让人感受到一丝幸福感,但是,仔细琢磨,以房产的方式实现身份的变迁,其实质其实是“被中产”。一来,人们并不想,也无力承受如此高价的房产。房子不是消费的全部,更不是生活的全部。但是因为房子的不可缺少和房价的高企,人们把收入的大部分都投到了房子上。甚至,还要以啃老的方式,透支未来收入的方式,才能勉强买到一套让自己安居的房子,实现蜗居的梦想。这个代价实在有点大。但有什么办法呢?没有房子就无法在城市安身立命,就无法在婚姻市场上具有竞争力,就无法在孩子的出生入学上提供基本保障。所以,即便房价高到要命,被认为是天价,也只好硬着头皮、咬紧牙关,买一套房子。

二来,所谓的房产财富很多时候是一种负担。从价格的角度看,一套房子的价值确实不低,一套房子可以支撑起一个中产阶层。但这又有什么实质的意义呢?房子是用来住的,不能拿来投资,不能带来可支配的财富;为了这套房子,人们省吃俭用降低生活标准,放弃生活追求,同时也放弃了社会参与和责任承担。这是一个必然的连锁反应——当所谓的中产阶层每天一睁眼都在为房贷而烦恼时,期待他们有多么崇高的价值追求,期待他们有多么热情的社会参与,似乎不太现实。更多时候,人们把理想让位给爬行,以务实的爬行主义代替务虚的理想主义,后只能是告别理想。

因此,以房产论中产,就会存在中产阶层的房产依赖症,就会存在事实上的“被中产”——尽管,以房价划分,很多人属于中产阶层;但是,因为房产透支了人们的财富和理想,很多人反而出现了“被中产”的尴尬。这种“被中产”必然导致中产阶层的虚化和“下流化”:所谓虚化是指有名无实,他们的现实表现未必符合社会对中产阶层的期待;所谓“下流化”是指被现实所羁绊,在真实的经济压力下,阶层身份不可避免地向下流动。这种“被中产“对于社会来说,显然是一个需要重视的议题。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